|

职场人际

遇到人多就烦躁?害怕与人接触?

前不久,微信上线了拍一拍功能,却让不少网友大呼尴尬,尤其是让“社恐患者们”尴尬到五指抓地。纷纷吐槽要重新启动微信倒计时。
最终,微信也不得不向社恐们投降。于是,拍一拍可以撤销了。

 


这让我不禁有个疑惑,现代社会社恐怎么越来越多?
 
豆瓣“我患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小组”,小组成员近三万人。
相关的友情小组链接中,还有8万人的“人际交往障碍”小组,
9万人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小组,
2万人的“社恐抱团取暖”小组,
1万人的“家里蹲自救同盟”小组。
 

 

 
在网络社会中,大家都越来越习惯“网友”式的聊天,反而越来越不适应面对面的交流。
越来越多的人给自己贴上了“社恐患者”的标签。
 
但是,在我们被“社恐”情绪深深困扰的同时,我们又真的了解社交恐惧症吗?
 

 

 

社交焦虑在表现形式上和内向性格很像,都可能会在公开场合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因此,很多人会将社交焦虑和内向混淆。
 
但是,社交焦虑和内向在本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1.社交焦虑者缺乏稳定的自我认知
 
内向的人大部分具有稳定的自我认知,他们对社会认同并没有强烈的需求,他们通过安静的思考获得力量而非自我表现。带有社交焦虑情绪的人正好相反,他们更多的通过他人的评价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因此格外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过度的在意使他们在社交中十分紧张,难以正常的交流。
 
因为害怕他人的审视会暴露出内心的局促紧张,也担心自己做出错误的行为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尽管知道那些想象中的难堪状况几乎不会出现,但是却难以控制自己前去想象该事件发生的场景,让自己陷入焦虑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2.社交焦虑者往往具有外向的性格特质
 
“社恐的人都是内向的。”——这是对内向和社交焦虑最大的混淆和误解。
 
一位脱口秀演员曾这样描述社恐:听起来虽然十分矛盾,但社交焦虑的人大部分会有这样的心情,他们害怕人际关系、胆怯、退缩、但又十分渴望改变自身的状态,期待被人承认和接纳。渴望融入环境,希望从与人交往中获得自信与快乐,这是典型的外向性格的特质。
 
3.社交焦虑者持续焦虑,内向者当时焦虑
 
社交焦虑者的焦虑具有显著的持续性,即使已经脱离了产生焦虑的场合,社交焦虑者也会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他们难以自制的将个人精力放在对消极情绪的反复思考上,反复回放当时的场景和感受,使社交焦虑的情绪不断强化。
 
内向者虽然在社交中也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但他们的焦虑情绪源于他们对社交活动的排斥,因为社交活动往往会让他们感到疲倦。但这种焦虑在社交结束后就会消失,他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独处时间恢复精力。
 
 
我的表妹入职一家公司三个月了,前几天问起她工作怎么样。
她回答我,挺好的,就是和同事很难相处。
我问她,是性格不合?有矛盾?人品不好?
 
她有点尴尬的挠了挠头,跟我说:“不是的,是我的问题,我太‘社恐’了”。
 
虽然已经入职三个月了,可是说过话的同事,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有时候很想上厕所,但是同事去了还没回来,她就会先等等,避免在洗手间遇见。
明明和同事住一个小区,但是从来不一起回家,哪怕同时下班,也要找个借口拖延时间让同事先走,自己乘下一班地铁。
 
让她去和同事交代件事情,她也要在心里天人交战大半天,才能勉强迈出一步。
 
有一个项目,她其实很感兴趣,可是她平时文文静静的,总是一个人呆着。
老板对她印象不深,也觉得她没有谈成项目的能力,于是把机会给了另外一个大方活泼的同事。
 
重度的职场社交恐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表妹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可是让她改变,她却觉得简直比登天还难。
 
她和我说,其实这样的状态,让她过得很累,有时候还是会因此感到孤独、无助、委屈。
 
轻微的社交恐惧症,会影响人的社交活动、社会功能、导致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
 
如果社交恐惧过重,还有可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出现头痛心慌等表现,甚至加重精神压力,导致精神疾病。
 

 

树立自信心和降低对自我的要求都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
尝试去挑战畏惧的事情,带着焦虑努力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会积累成功的经验,进而让人更加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自我调适,运动、放松训练、培养兴趣爱好对缓解紧张都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社交焦虑很难缓解,那么就要考虑是否已经到了疾病的程度,单纯的自我调整可能不够,这时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喜欢的生活方式也不同。我们并不能说社交自如的人比社交恐惧的人生活方式更加优越。
承认自己不善社交,允许自己不完美,甚至甘愿自己有些另类、讨人嫌。
 
真正根治社交恐惧的良方就是坦诚的接纳自己——正视自我,理解和接纳症状,包容他人,更宽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