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似乎是我们一直在排斥的东西,它们会让我们感受到痛苦、难受、低落、烦躁……而当我们感觉太难受的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会想,如果感受不到负面情绪该多好……
那感受不到情绪的我们是怎么样的呢?
经历过的人是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状态的:
“我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哭的人,在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是难过到哭才对,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甚至都感觉不到任何情绪。
只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好像自己的灵魂已经不在了,但我却又真实地感受到了我的身体在造反。
我能感觉到我胸口非常疼痛,心脏在疯狂地乱跳,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我想让我的身体平静下来,却无能为力,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好难受……”
不像我们想象当中的那样,没有情绪就等于没有烦恼。
那些我们想要压抑住的东西总是会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感受不到情绪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一些躯体化的症状,没有以往那些“本该会出现的情绪反应”也会让我们感觉到有些怪异。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隔离”:情绪和感受在事件中被个体割裂开来。
在精神动力学的研究中,“隔离”是一种防御机制,也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
防御机制可以分为“病理型”、“不成熟型”、“神经质型”和“成熟型”四类,“隔离”就属于“神经质型”防御机制。
“神经质型”防御机制其实在成年人中十分常见,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积极作用,比如“隔离”这种防御机制就可以帮助你暂时不用承受那些心理上的痛苦。
但如果长期在关系、工作或者生活中采用这种防御方式作为首要应对方式的话,这可能就会对你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比如你会失去与人与世界的联结。
如果你只是偶尔因为一些应激事件而产生“隔离”这种防御机制的话,不必过于担心。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这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而且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要为自己没有出现那些“本应该”的情绪而苛责自己,现在的你只是有些脆弱,想要躲到一个安全的小房子里休息一下。
当你出现了躯体化的相关症状时,你可以先通过深呼吸的方式帮助自己回到舒服的状态。
但“隔离”也许并不会随着躯体化症状的消失一并消失,给到自己一定的时间并告诉自己:我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的身体在保护我自己,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
你可以做的是通过讲述或者记录的方式表达出刚刚发生了什么,不妨将你能回忆得起来的细节都尽可能地描述出来。在表述的过程中,你的情绪和感受也会慢慢流露出来。
如果单纯靠这种方式有些艰难的话,你也可以通过看一些感性的电影或者小说帮助自己感受和表达情绪。
当你可以允许并引导自己将情绪流淌出来之时,你也就能逐渐从“隔离”的状态里走出来了。而如果你是长期处于这种“隔离”状态的话,你需要考虑是否是因为你曾经有过很多不被接纳、被拒绝的经历,从而让你觉得只有将自己隔离起来才能拥有安全感。
你可以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持续的规律咨询,和TA一起深入探讨,相信你会逐渐找到与自己的“隔离”和平共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