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郝劭文妻子林宁瑞日前在社交账号上发文曝光女儿遭校园霸凌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针对霸凌事件,林宁瑞不禁反思自己为何没有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反常和行为变化。她意识到只有跟孩子建立了信任,孩子才会愿意与父母分享好的和坏的经历。
我们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像林宁瑞一样去反思:
孩子为什么会欺凌别人?
又为什么会被别人霸凌?
为什么我们没能及时发现孩子被霸凌?
其实,不管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是因为没有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造成的。
01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成为欺凌者
欺凌者虽然表面看起来盛气凌人,霸道不讲理,但其实内心非常脆弱,他们跟父母的关系非常疏离,往往心理没有安全感。以下两个家庭类型,最容易成为欺凌者:
◆ 在家遭受父母“欺凌”的孩子
我们有一类父母脾气暴躁,面对孩子没有耐心,总是责骂孩子,其实者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一种霸凌。
这类家庭的孩子,他们一般极力想摆脱父母,但在新的依恋关系中,他们会本能地寻求主导地位,去欺凌他人。他们准确的模仿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场景,就这样,大欺凌者“培养”出小欺凌者。
◆ 父母自卑消极,孩子也容易成为欺凌者
当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时,孩子的依恋情感就会发生扭曲。
如果父母缺乏自信、消极被动,那么孩子就会在依恋本能的作用下,自动占据主导位置,这类孩子会表现出专横、控制欲强。
当这类孩子脱离家庭,变成依赖同伴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就会自动选择主导的角色,开始变得会欺凌自己的同伴。
02
一般来说,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很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因为这类家庭对孩子的关注相对较少,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比较疏离。
霸凌者也是会观察的,他们知道父母关注少的孩子常常被家里人忽视,就算受了委屈也没有人给他们撑腰。
除此之外,父母关注少的孩子,他们内心常常会自我封闭,孤独,缺乏自信、底气,是没有抵御伤害的能力,就算被排挤、被羞辱、被嘲笑,他们一般也只会默默忍受。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多了解他们的想法,体会孩子的感受,细心观察他们情绪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孩子。
03
有一些父母,他们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当孩子跟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让孩子多忍让,多包涵。
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在害孩子,孩子被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影响,很容易被驯服成小绵羊,被欺负也不知道反击,这种软包子的性格,恰恰是最容易被霸凌者欺负、释怀的目标。
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有时候也需要给孩子底气,替孩子出头撑腰,教会孩子勇敢的说不,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04
父母强势的家庭,孩子不能反抗父母,只能顺从父母,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绝对“服从者”的角色,他们知道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被重视。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习惯性包裹自己的情绪,自我舔舐伤口,习惯性不向父母袒露心声,即便是被人欺负,他们也会选择自己承受,因为他们对父母失望极了,他们不相信父母能帮助自己。
另外,强势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接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服从强者,不违抗父母,这种思想深深烙印在他们心理,出了家门,被同样霸道强势的孩子镇压时,他就会本能的不敢反抗。
孩子被霸凌,当发现孩子被霸凌,父母的批评责怪,只会给孩子心灵带去二次伤害。
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给孩子灌输“反霸凌教育”,教育孩子识别“霸凌信号”,对有冒犯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勇敢说不,并教授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