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孩子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去上学了!先是因为在校和同学发生了一些矛盾,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在处理他们的矛盾时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孩子进行了冷嘲热讽,孩子一怒之下回家,发誓再也不去学校。回家后从整天在家里玩手机到关上卧室门不和大人沟通,状态越来越差,作为家长我们很焦虑,但说的孩子也不听,建议他来进行心理咨询,可是他连出门都不出愿意,我该怎么办呢?
回复:
您好,家长遇到困扰能够走出家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是家长心理健康理念的提升,值得点赞;然而当家长有了这种意识之后,遇到这样一个困惑:孩子不愿意来做咨询怎么办呢?谈谈我的几点工作思路——
1、孩子在遇到人际冲突后没有得到老师或家长有效的帮助和建议、指导,从而导致矛盾依然存在,学校对他而言暂时已经没有了同伴的吸引力。
2、老师的态度相信已经是一种长期的存在,孩子因为学习不好被边缘化、成绩上有压力,存在感被削弱,在学校找不到自我的价值和认可感,从而退回到家里。
3、孩子退回家后从开着房门到关闭房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强化了孩子的愤怒和无力感,导致最终的拒绝沟通和放弃?父母在孩子的心理危机中是如何处理的,做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在咨询中需要探讨解决的部分。
在咨询中常常发现,那些开始拒绝咨询的孩子,最后他们会主动要求来做咨询,开始拒绝的原因是什么呢?
1、来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有病:的确仍然存在一些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污名现象,去看咨询师的孩子也会受到他人的讽刺和嘲笑,狭隘的观点让这些孩子们认为只要自己去做了心理咨询那就是有毛病的,很丢脸!实际上心理咨询≠“看病”,心理咨询更多是为健康人群进行成长性咨询,并且咨询室的环境都是舒服和让人放松的。
2、心理咨询的费用:一些持续咨询的孩子,在情况有了好转以后,就不来了,因为不是很稳定,很快状态就反复了,问她:“中间我们做好的咨询计划是什么原因没有坚持呢?他回答:爸爸妈妈看见我好多了,就说不用去做咨询了,价格那么贵,也就聊几句,我们也会。”
3、咨询师是父母的帮凶:孩子并不了解咨询的保密原则,他们认为自己说的话会被咨询师告诉给家长,甚至咨询师就是家长的帮凶,来帮着家长说话,如果本来就是和父母关系紧张或对父母失望导致的困境,那么他们更是本能的理所当然的去抗拒。
1、家长先要有正确的咨询理念:孩子要有正确的咨询观念的前提是,家长自己要有正确的观念,心理咨询是指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咨询师,基于心理咨询的科学理论,遵循专业且符合伦理的设置,与你一起探索自我意识、理解内部冲突、整合个人资源,以此改善你的情绪、完善人格,形成更加健康的思维模式,提高你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方式。
2、家长可以身先力行:青少年在出现问题时,大多是被动咨询,要么不想来,要么被父母”半强制“带来,伴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孩子出现的状况自然和家长是有关系的,当家长邀请孩子来做咨询遭到拒绝的时候,家长可以自己先来做咨询,因为在孩子咨询的过程中,家长是一定会被咨询师邀请来参加的,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有时候是一起,有时候是单独。当孩子看到家长为了改变目前的状况而愿意去接受咨询,并且感受到家长的进步和变化时,她就会对咨询产生信心接受咨询,也会加入咨询中。一位妈妈对我说:孩子不愿意来做咨询,怎么办?我说那你先来做咨询,于是妈妈听从了我的建议,自己先来做咨询,之后孩子感觉到了妈妈的变化,妈妈也适时和孩子沟通咨询对自己的帮助,同时希望孩子也能一起加入,孩子也就愉快的答应了。
3、不要把咨询当做家长改变孩子的工具:切忌急功近利,直奔目标。问题的形成有时间和复杂的原因构成,如果家长希望通过咨询来即刻改变孩子,那么孩子抗争是有理的,但是家长如果希望通过咨询来帮助自己理解孩子并且帮助孩子走出迷茫,那么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意,并且了解咨询的伦理守则是对来访者保密时,他们会愿意去尝试。
4、需要父母的参与:儿童青少年工作并不是单单和孩子工作,不是单单把孩子”扔“到”咨询课程“中,我们还需要父母的参与。儿童青少年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深深地受到父母家庭及周围的重要他人的影响。父母关系无法得到改善,学校霸凌依然存在,无法得到爱,只有指责和训斥的教育,无法受到尊重,只有要求和权威,那么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始终无力应对,所以在心理咨询中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体系,或者说一个社会体系。但是社会太大,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么家庭是可以做出调整和改变,给与孩子力量和资源!